在数字化设计领域,不同软件之间的文件格式转换是设计师常遇到的问题,对于使用SketchUp(以下简称SU)创建的三维模型,如何高效转换为Adobe Illustrator(AI)支持的矢量格式,是许多用户关注的焦点,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一流程的核心步骤,并提供实用技巧,帮助用户在不同设计需求中实现无缝衔接。
第一步:明确转换目的与格式需求
SU模型主要用于三维建模,而AI则以处理矢量图形见长,转换前需明确用途:

- 平面展示:如制作宣传册中的立体示意图
- 路径编辑:提取模型轮廓进行二次加工
- 印刷输出:将三维视图转为高精度矢量图
根据需求选择导出方式,避免因格式不匹配导致细节丢失。
第二步:SU模型导出前的优化处理
- 简化模型结构
删除隐藏图层与非必要组件,减少面数过高的复杂结构,可通过“窗口-模型信息-统计信息”清理未使用项。 - 调整视图角度
在SU中固定最佳视角,建议使用“平行投影”模式避免透视变形,确保导出图像比例准确。 - 分层管理对象
将不同材质的组件分配至独立图层,便于AI中分图层编辑。
第三步:导出为兼容格式
SU原生支持多种导出格式,推荐两种高效方案:
导出为PDF

- 路径:文件→导出→二维图形→选择PDF格式
- 参数设置:勾选“使用视图大小”,分辨率建议设为300dpi,勾选“保持长宽比”
- 优势:直接保留矢量路径,文字与线条清晰
导出为DXF/DWG
- 路径:文件→导出→三维模型→选择AutoCAD格式
- 参数设置:选项面板中勾选“导出边线”,版本建议选AutoCAD 2007
- 优势:保留分层结构,适合需要深度编辑的工程图纸
第四步:AI中的导入与后期处理
- 导入文件
打开AI后,通过“文件→打开”直接载入PDF,或使用“文件→置入”导入DXF/DWG文件,若出现弹窗提示,选择“缩放以适合图稿”保持比例。 - 路径优化
- 合并重叠线段:使用“对象→路径→连接”功能
- 简化锚点:选中路径后,点击“对象→路径→简化”,调整阈值至合理范围
- 颜色匹配:通过吸管工具同步SU材质色值(需提前记录RGB代码)
- 分层编辑技巧
- 重命名图层:根据SU中的分层逻辑重设AI图层名称
- 锁定背景层:避免误操作,优先编辑前景元素
常见问题解决方案
- 线条断裂或缺失
检查SU模型是否存在未闭合的边线,导出前使用“窗口-默认面板-实体工具”验证模型完整性。 - 颜色偏差
在SU和AI中统一色彩管理模式:编辑→颜色设置→选择相同的RGB配置文件(如sRGB IEC61966-2.1)。 - 文件体积过大
AI中执行“文件→文档设置”,将画板尺寸调整为实际需求大小,删除画板外冗余元素。
提升效率的进阶工具
- 插件辅助
- Flattery for SU:自动展开模型为二维展开图,减少手动拆解时间
- Vectorizer.io:在线将栅格图像转为矢量路径,补充细节缺失
- 脚本自动化
通过SU Ruby API编写批量导出脚本,实现多角度视图一键导出。
个人观点
模型格式转换并非单纯的技术操作,而是设计思维在不同媒介间的迁移过程,建议设计师在转换前充分理解两种软件的特性——SU强调空间构建,AI侧重平面表达,掌握核心逻辑后,可尝试在SU建模阶段预留后期编辑空间,例如将关键轮廓线设为独立组,或采用高对比度材质便于AI自动识别,最终输出的质量,往往取决于前期规划而非后期修补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