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下AI绘画技术快速发展,各类工具层出不穷,其中澎湃AI绘画模型凭借出色的生成效果和友好的使用体验,吸引了大量创作者和艺术爱好者,如果你也对这一工具感兴趣,希望快速掌握其使用方法,本文将为你提供清晰指引。
澎湃AI绘画模型主要通过在线平台提供服务,用户无需安装复杂软件,只需通过浏览器即可访问,使用前需要先完成账号注册与登录,部分功能可能需订阅高级服务,但基础生成功能通常是免费开放的。

进入操作界面后,你会发现主要区域分为提示词输入区、参数设置区和画布预览区,核心操作始于“提示词”(Prompt)的撰写,提示词是AI生成图像的核心依据,建议描述尽量具体、清晰,一位戴草帽的少女,在向日葵田中回头微笑,阳光柔和,风格如水彩画,色彩明亮”,避免过于抽象或矛盾的描述,这有助于模型更准确理解你的需求。
除了主体和场景,你还可以指定艺术风格,如“油画”“赛博朋克”“水墨风”或“吉卜力动画风格”,也可以加入艺术家名字或参考作品类型,进一步控制输出效果,如果已有构图想法,还可上传参考图辅助生成。

接下来是参数调整部分,常见参数包括画幅尺寸(如1:1、16:9等)、生成数量、迭代步数和采样器等,初次使用建议先使用默认参数,待熟悉后再逐步尝试调整,提高迭代步数可能带来更精细效果,但也会增加计算时间;不同采样器适合不同风格,可多尝试比较。
一切就绪后,点击生成按钮,通常几十秒内即可获得结果,澎湃AI一般会同时生成多张候选图,你可选择最满意的一张进行保存或进一步调整,若未达到预期,可修改提示词或参数再次生成,逐步优化直至满意。

生成后的作品通常支持高清化、局部重绘或扩展画布等后期处理,若对生成图像的某个局部不满意,可使用“局部重绘”功能,仅针对该区域重新生成,而不影响其他部分,这类功能大大提升了创作的灵活度和成品质量。
使用过程中,建议多观察优秀案例的提示词写法,参与社区交流,积累经验,注意尊重版权与伦理规范,避免生成涉及侵权、敏感或不当内容的内容。
从我个人的体验来看,澎湃AI绘画模型降低了艺术创作的门槛,让更多人能便捷地将想象力转化为视觉作品,它不仅是工具,更是激发灵感的伙伴,每一次提示词的调整、参数的尝试,都是与AI协作探索创意的过程,随着模型持续迭代,人与AI共同创作的可能性将会更加广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