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,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?电脑开机的时候突然想改个启动顺序,或者调一下硬件设置,结果对着黑乎乎的屏幕疯狂按键盘,最后愣是没找到入口?别急,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让人头大的话题——怎么进BIOS!
BIOS到底是个啥玩意儿?
先别急着动手操作,咱们得搞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神仙界面。BIOS就是电脑的"出厂设置中心",举个栗子啊,你刚买的毛坯房,BIOS就是开发商预留的水电布局,想改水管位置或者加个插座都得在这儿操作,现在新电脑可能叫UEFI,不过功能差不多,咱们就统一叫它BIOS好了。

(这时候可能有小伙伴要问了:我平时用Windows系统不是挺好吗?为啥要进这个界面?)问得好!比如你想装双系统、调整硬盘模式、超频CPU,或者排查硬件故障,都得靠它,这玩意儿就像汽车的发动机舱,虽然平时不用打开,但关键时刻能救命。
通用操作大法:手速决定成败
先说个万能口诀:开机瞬间猛戳指定键!不过具体戳哪个键呢?不同品牌真能让人抓狂,我当年为了进联想电脑的BIOS,差点把F2键给按秃噜皮了,这里给大家列个常见品牌对应按键:
- 戴尔/外星人:F2(开机logo出现前就要开始按)
- 华硕/ROG:Delete键或F2
- 惠普:ESC→F10(这个组合键我记了三个月才记住)
- 联想:疯狂按F1或F2

- 小米/华为:F2或F12
- 苹果电脑?按住Option键就对了
(这时候可能有人要吐槽:为啥不能统一成同一个键啊!)这个问题问到我心坎里了,每次帮朋友修电脑都要先查品牌,简直想给厂商寄刀片,不过听说现在新主板支持Windows系统内进BIOS,咱们后面再说。
手残党必看:为什么你按了没反应?
上周我表弟就栽在这个问题上,气得差点把键盘砸了,其实关键要看准时机!很多新手都败在按得太晚,教你们个绝招:右手按电源键开机,左手食指悬在对应按键上方,电源灯一亮就开始疯狂点击,频率大概像打地鼠游戏那个手速就对了。
再透露个行业冷知识:现在很多笔记本为了快速启动,默认开启"快速启动"功能,这会导致根本没机会按快捷键!解决方法有两个:
1、关机时按住Shift键再点关机(彻底断电)

2、去系统设置里关闭快速启动(具体路径:控制面板→电源选项→选择电源按钮的功能)
新时代的福音:不用拼手速的方法
自从Windows 10/11出了个高级启动功能,我简直想给微软送锦旗,具体操作:
1、按住Shift点重启
2、选"疑难解答"→"高级选项"→"UEFI固件设置"
3、重启后直接进BIOS
这方法特别适合手速慢或者键盘不灵的朋友,不过要注意,有些老主板可能不支持这个功能,这时候还是得回归传统艺能——拼手速。
高危操作警告:别乱动这些设置!
去年我哥们儿手欠改了个叫"Secure Boot"的选项,结果电脑直接变砖,这里必须划重点:
看不懂的选项千万别碰(尤其是带Warning字样的)
- 改设置前记得拍照存档
- 超频相关设置要量力而行(别问我怎么知道的)
- 遇到蓝屏别慌,扣主板电池可以恢复默认设置
对了,现在很多主板有中文界面了(感动中国!),但有些高端主板还是全英文,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建议手机拍照翻译,千万别瞎猜!
实战案例:帮老妈装系统翻车记
上个月回家,老妈说电脑卡得要命,让我重装系统,结果开机按F12进启动菜单时,发现U盘根本不显示!当时急得我汗都下来了,最后发现是BIOS里把USB接口给禁用了,折腾半天才在Advanced→USB Configuration里找到开关,所以啊,遇到U盘启动失败别急着换U盘,先去BIOS里看看相关设置。
说到最后,我发现很多人对BIOS有莫名的恐惧,其实它就跟你家配电箱一样,知道总闸在哪、别乱碰危险区域就行,现在的BIOS界面越来越友好,很多还支持鼠标操作,下次遇到需要进BIOS的情况,记住今天说的要点,深呼吸,稳住手,你绝对能搞定!要是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...咳,不是还有售后客服嘛对吧?
内容摘自:https://news.huochengrm.cn/cygs/2959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