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叫双规?

时间:2025-03-27 04:33:17   作者:   点击

在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体系中,“双规”是一个常被提及但容易引发公众讨论的术语,本文将从法律依据、程序规范及其现实意义的角度,为读者理清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。

一、概念与起源

“双规”是“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、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”的简称,源自《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》,该制度设立于1994年,初衷是强化党内监督,针对涉嫌严重违纪的党员开展调查,作为一项内部纪律措施,其法律基础与党的自我监督机制紧密相关,目的是在司法程序介入前,通过组织审查方式查明问题。

什么叫双规

二、法律依据与实施主体

根据《中国共产党章程》和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,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唯一有权决定采取“双规”措施的机构,启动条件包括:已掌握部分违纪证据,但需进一步核实;或涉案人员存在串供、销毁证据等妨碍调查行为,某省纪委在收到实名举报后,若核查发现某公职人员存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问题,经上级批准可启动相关程序。

三、程序规范与权利保障

实施过程需严格遵循法定程序,必须由省级以上纪委批准;执行场所需符合安全规定,通常为指定办公区域或符合标准的谈话场所;调查期限一般不超过三个月,特殊情况下可延长,调查期间,被审查人享有饮食、休息等基本权利,并可通过书面形式申辩,2020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的《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》进一步明确,谈话过程需全程录音录像,确保调查透明合规。

四、制度设计的现实意义

这一机制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独特作用,相比普通司法程序,其灵活性与时效性有助于快速突破重大复杂案件,数据显示,2013年至2022年间,全国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此类措施查办的案件中,超过80%最终移交司法机关,体现出党纪与国法的衔接性,制度的存在本身形成震慑效应,2019年修订的《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》将之纳入监督体系,强化了“不敢腐”的约束力。

什么叫双规

五、常见认知误区

公众对“双规”存在若干误解需澄清:其一,并非所有违纪行为都会启动该程序,通常针对严重违纪且证据链完整的情况;其二,与刑事拘留性质不同,其本质是党内审查而非司法强制措施;其三,自2018年《监察法》实施后,对公职人员的调查更多采用“留置”措施,两者在适用对象和法律依据上存在区别。

观点与展望

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,这一制度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,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,2018年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党纪与国法进一步衔接,标志着监督机制向规范化、法治化迈进,如何在强化监督效能与保障个人权利间寻求平衡,仍需通过完善配套法规、提升调查透明度来实现,从近年公布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,纪检监察机关正通过标准化流程建设,推动监督工作既保持力度又不失温度。

什么叫双规
内容摘自:https://news.huochengrm.cn/cyzd/35821.html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,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,未作人工编辑处理,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:zjx77377423@163.com 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