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,丽水市腹地,素有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之称,这座浙南小城的经济图谱,近年来正以“小体量、高活力、可持续”的姿态进入公众视野,从传统木制玩具产业到生态经济创新,从城乡融合发展到特色产业升级,云和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径。
产业特色:从“木玩之乡”到智造转型
作为全国最大的木制玩具生产基地,云和县的木玩产业占据全球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40%以上,2023年数据显示,当地木制玩具年产值突破80亿元,带动就业人数超3万人,但云和并未止步于传统制造,而是推动产业向“木玩+”延伸:浙江和信玩具集团率先引入3D打印技术,实现个性化定制;云朵文化创意园将木玩元素融入文旅产品,单件文创衍生品最高溢价达20倍,这种“传统产业+数字技术+文化创意”的融合模式,使木玩产业附加值提升35%。

生态经济:绿水青山的价值转化
依托森林覆盖率81.5%的生态优势,云和县构建起立体化生态经济体系,崇头镇梯田光伏项目实现“板上发电、板下种粮”,年发电量1.2亿千瓦时,带动农业产值增长18%;紧水滩库区发展生态渔业,鲢鳙鱼年产量突破500吨,通过“保水渔业”模式实现水质维护与经济收益双赢,2023年生态产品交易额达7.3亿元,占GDP比重较五年前提升9个百分点,印证了“生态资源-资产-资本”的转化效能。
城乡融合:县域发展的空间重构
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,云和县探索出“小县大城”发展模式,通过“农民下山、产业上山”策略,近五年累计转移山区群众2.1万人,城镇化率提高至68%,石塘镇长汀村将废弃矿区改造为沙滩景区,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;赤石乡打造“玫瑰小镇”,每亩土地产出效益提升至传统农业的15倍,这种城乡要素的创造性重组,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三年高于城镇1.8个百分点。
创新驱动:小微企业的突围之道
在云和,98%的企业为小微企业,却创造了全县76%的税收,这种经济活力的密码在于创新生态的培育:政府设立5000万元数字化转型基金,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;行业协会搭建共享设计平台,累计减少重复研发投入超亿元,浙江金马工艺品有限公司通过纳米涂层技术,将木制玩具耐磨损性提升300%,产品成功打入欧美高端市场,目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以年均25%的速度增长,研发投入强度达2.3%,超过全国县域平均水平。

站在新的发展节点,云和县面临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的平衡考验,但观察其近年发展轨迹可见,这个山区县正通过“特色化定位、差异化竞争、精细化运营”,在长三角经济圈中找准独特坐标,当木玩智造车间与生态茶园共生于云雾之间,当数字经济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,云和县的经济图景印证了一个道理:县域经济的突围,本质是对自身资源禀赋的创造性重构,这种重构不是简单的产业叠加,而是基于地域特质的系统创新——这或许正是“小城故事”值得关注的价值所在。
